HEADER_START
HEADER_END
头条 > 健 康 > 正文

做好这7点,病痛都不敢轻易找上你!

2021-12-28.天天养生

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少生病是多数人的心愿,而生活中一些很少生病的人,他们往往都有这几个共性。 


02

别人生气我不气


中医讲,“肝志为怒,脾志为思,肺志为忧,肾志为恐……”心情好,有益于身心健康,但经常生气、发怒、抑郁,患某些疾病的概率,要比不生气的人高出好几倍


其实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,不生气就不生病。


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王祥瑞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:


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,心脏的收缩力加强,心跳加速,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,会出现心律不齐、心肌缺血、胸闷、心慌。生气也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一大诱因。


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在其书中《不生气就不生病》中谈到,据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,90%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。


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,我们就可以不得病,不得大病,少得病,晚得病。


所以不生气就不会生病。这也许很难做到,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,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。

02

避免难过到“心碎”


伤心是人常见的一种情绪,但如果长时间的过度伤心则可能会生病影响身体健康。


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医心病科主任医师陈丽云2018年8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人在悲伤过度时有可能患上心碎综合征,严重者有可能真的会“心碎”致死。


心碎综合征也可以称之为“应激性心脏病”。一般是指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或者强烈的情绪变化时,心脏承受不了而致病,表现为心肌梗死、左心功能障碍,甚至猝死


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轻重不一。通常在大的事件发生后,患者情绪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极度悲伤或愤怒的心理时,在某时段中可能会有身体不同部位痛苦的感觉。


如头痛、眩晕、咽干舌燥、消化不良、肌肉无力、胸闷憋气等症状,严重者则出现心肌坏死、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室颤,甚至猝死


03

月亮升起早点睡

不做“秃头小宝贝”


熬夜的伤害到底有多大?


2017年10月,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,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机制方面的成就。


而生物钟调节着人体至关重要的功能,例如行为、激素水平、睡眠、体温和新陈代谢……


这次诺贝尔奖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: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总和我们身体内部的“计时器”作对时,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大




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因为熬夜导致猝死的新闻,而这些也并非危言耸听。


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欧阳学农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,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,使得细胞代谢异常,提高患癌风险


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马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,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,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使心跳加速,引发室速、室颤,造成心源性猝死


04

“病从口入”要当心


实际上,“病从口入”这句话不无道理。


很多人经常“乱吃”,夜宵当晚餐、不按时吃饭、高油高盐饮食……


然而扎心的是,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
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(2021)》中提到,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,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以归因于膳食不合理


2021年8月发表在《胃肠病学》上的一项研究,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科学家调查了1991-2011年间超过2.7万国人的随访数据,分析了饮食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对消化道癌症的“贡献”。


结果发现五个我国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风险因素:吸烟、红肉摄入过多、水果蔬菜摄不足、肥胖、饮酒。


可以说,5个因素中一半以上都与吃有关


05

“超前消费”要不得


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,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。但是,人体就像一个弹簧,过度劳累使自己身体透支会直接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。


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在2012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从疲劳到患病只要五步:轻度疲劳→身体沉甸甸→筋疲力尽→身体有恙→大病缠身。



06

常运动,常年轻


适量增加身体活动,保持健康的身体对预防多种疾病有效。2021年9月发表在《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》上的一项研究显示:


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,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“秘密武器”,运动后的肌细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,给身体内创造一个“抑癌环境”。


07

定期体检很重要!

千万不要小看瞧它


有人认为常规体检意义不大,只有在需要检查特定疾病时才去做检查。而常规体检更是“没什么用”。


事实并非如此。


2021年一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上的研究回顾了近60年间的32项高质量研究后指出:


常规体检可以更好发现和控制慢性病,促进生活习惯改变、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,而且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。


所以,即使是常规体检,对于早期发现疾病也非常有效,很多人只在出现问题时才去看医生,但这时可能已经为时过晚。




↓ 点击卡片,查看产品详情 ↓



↓ 点击卡片,查看产品详情 ↓






文章标签

相关推荐

FOOTER_STARTFOOTER_END